古代首脑称谓 我国皇帝是汉家阿舅(图)

时间: 2024-12-06 11:27:09 1

作者: 五谷杂粮

  南北朝时,我国处于两大政权割裂坚持的状况,两边暗里虽然互相以索虏和岛夷讥称对方,或贬低斥责对方是伪政权;但是,当南北通和,遣使交聘来往时,互相的邦交联系却是对等的。南朝与北朝在外交上互相承以为对抗之国,在招待交聘使节的标准上,比其它的藩国使者来得高,国书的称谓上也是遵从敌国之礼,两国国君是处于对等的位置。传世的北魏太武帝《与宋主书》因颇有删省,已看不到书首的称谓语及书末的署名,但从内文里常见之彼我、互相对举的用法,如“我往之日,彼作何方计,为堑城自守,为筑垣以自障也?”其间“彼”是指宋文帝,“我”则是北魏太武帝的自称,可知两边是立于对等的位置在对话。

  这种彼、我相对的用语,在梁与东魏通和时仍被运用,国书中常写着:“想彼境内安静,此率土安和。”这以后,梁武帝去掉了“彼”字,只自称“此”,以表明不见外的意思。东魏在报答国书时,又将“此”去掉,改成“想境内清晏,今万国安和”,进一步消弭了“彼”和“此”在字面上所发生的仇视感。这个套语后来也被梁朝选用,成为南北国书来往依循的体式。

  不过,这种良善的互动联系,在陈后主时却被浪费了。隋文帝篡北周后,大举发兵攻击南朝,听闻陈宣帝逝世,当即班师回朝,并遣使吊唁。在国书结尾,隋文帝以敌国之礼署名杨坚磕头,陈后主的答书却倨傲地说:“想彼统内如宜,此世界清泰。”(《南史·陈本纪》)

  无礼之处不在于彼、此的对举,而是“统内如宜”与“世界清泰”之间的境地落差。“统内”所指的边境远不如“世界”来得广阔,“如宜”的治绩也无法望政治“清泰”的项背。这事惹得隋文帝适当不高兴,底下的臣子以为君主遭到凌辱,纷繁上表恳求出动军队征讨。陈后主徒逞翰墨之快,却未料到反而加快了亡国的脚步。

  华夏王朝一贯以上国自居,视四方诸国为蛮夷之邦,诸国遣使朝贡的国书中若卑辞阿谀,满意上国平绥四海、协和万邦的虚荣心,我国往往予以嘉勉受纳。例如北魏神龟年间(518~520),波斯遣使到我国,在国书中说:“大国皇帝,天之所生,愿日出处常为汉中皇帝,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祭奠。”(《魏书·西域传》)

  波斯国王居和多信奉北魏皇帝是大国皇帝,天命所锺,并祝福国祚久远,其下由国王签字,附以“千万祭奠”的礼告敬辞,明显地下降自己的姿势。波斯遣使的恭顺情绪遭到北魏的嘉纳,尔后得以常遣使节到北魏朝献。

  国书中的称谓,一般是由两国互动、协议而达到一致,当两国处于仇视竞赛的态势,称谓因触及国家的主权与位置,稍有不小心,极易引发抵触。但是,关于地处偏僻的小国,只需他们乐意卑辞称藩进贡,虽然用了一些当地性的、宗教性的词语称号我国皇帝,好像也不致引起争议。

  例如南朝宋时,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奉表称宋帝为“常胜皇帝陛下”(《宋书·夷蛮传》),并将他比附为释教的大悲救世主,五体礼敬,稽首问讯。其它林林总总的称法如下:宋国大主大吉皇帝足下、大宋扬州大国大吉皇帝、谨白大宋明主。宋朝时,于阗国的国书也很特别:“于阗国偻罗有福力气知文法黑汗王,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。”(《宋史·外国传》)

  在长长的称谓中,肯定没点出宋朝皇帝或皇帝,而是以较为素朴的概念作称号,如田地主、大官家,风趣的是,竟还向宋朝皇帝攀姻亲联系,叫了一声“汉家阿舅”。四方夷国遣使来朝,只需情绪恭顺,泱泱大国的皇帝对这些特异称谓也就不多计较了。

  宋朝时,宋、金之间的外交联系数变,在两边的国书称谓上也有所反映。初时,两边为对等敌国,国书的首先为“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”或“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”(《大金吊伐录校补》)。钦宗时,因为金、宋之间为伯侄联系,因而,国书中便见“侄大宋皇帝桓谨致书于伯大金皇帝阙下”,“桓”为钦宗的姓名,作为后辈,连皇帝名讳都须附上了。最终,钦宗向金国屈服,降表中一开端即称“臣桓言”,结尾则是“天会四年十二月日,大宋皇帝臣赵桓上表”,连编年都改奉金国的正朔,实道尽亡国之君的无法与悲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