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童年“噩梦”的家常饭,逐渐在我们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,变成了珍贵的记忆。
就像油茶,它独特的味道,对于幼时的我们来说,可能过于强烈,甚至有些难以下咽。然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,却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家乡记忆。那么,这碗油茶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?让我们去一探究竟~
油茶在山西不一样的地区有不一样的称呼,如“羊茶”“茶面儿”……但无论如何称呼,它们都是同一种温暖人心的存在。
虽然名为“油茶”,却与茶叶无关,而是一种由五谷杂粮粉和多种坚果炒制后混合而成的美食。民间亲切地称之为“暖肚汤”,不仅暖心暖胃,更是冬季驱寒保健的热饮。喝的时候可加盐亦可加糖,咸甜随意,因其低热量、饱腹感强,还受到了不少养生朋友的喜爱。
油茶作为养生保健的经典传统食品。据说在数千年前,西周名将尹吉甫戍守平遥时,未解决士兵因劳动强度大营养匮乏的问题,医疗膳食官员调制出了以杂粮、牛羊油为主,配以多种辅料的食品“油茶”。
他们每日服用少量后饥饿感消失,精神倍增,工程进度也因此大大加快。从此,油茶在平遥以及周边盛行开来,成为人类的日常食品,特别是用于早餐。
后来,油茶也成为早期晋商必备口粮之一。晋商出门做生意的时候,家里人便会为他们准备炒制好的油茶,一是作为他们在路上方便充饥的干粮并祝他们早日安全抵达目的地,二是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早日做大生意并回到家乡光宗耀祖。
每到冬天,妈妈们都会炒上一锅油茶,供家里人早晚食用,她们总会说“油茶味厚,冬天喝了,热乎乎的暖胃暖身,其他季节喝了要上火”,所以在冬天才会炒油茶。
在《饮膳正要》中,油茶被描述为:“羊油又作油茶,以油煎滚,用面粉炒黄搅之,佐以椒盐葱桂之类,以凝冷成团。每摘少许,煎汤饮之,冬日最宜,体温而适口。”
所以制作油茶,首先得从面粉开始。将面粉倒入锅中,用小火慢慢煸炒,直至面粉呈现出七成熟的金黄色。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火候的控制尤为关键,火太小,面粉炒不熟;火太大,面粉容易炒煳,发出苦味。
然后再将事先备好的羊油(油茶里也有用牛油和素油的)加入面粉中。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,如果要做羊油茶,那么油的选择就更为讲究,需要挑选上好的羊肉,用小火慢慢炼出油,再与炒制好的面粉混合,继续煸炒。
接下来,将炒好的面粉放到案板上,用擀面杖碾碎,再过筛,以确保油茶面的细腻。这时,能够准确的通过个人口味加入花生碎、芝麻、核桃等配料,让油茶的风味更加丰富。
经过这一系列繁复的步骤,香气四溢的油茶面才算是大功告成,然后将炒好的油茶面放在盆里盖好,放在院子里,天然冷藏!
冬日的清晨,总是带着一丝寒意,但家中总有一盏温暖的灯早早亮起,那就是妈妈。她总是第一个迎接黎明的人,在天色尚暗之际,她就慢慢的开始忙碌起来,她将那盆冷藏的油茶面端进厨房,准备为孩子们制作热气腾腾、香气四溢的油茶泡馒头,为孩子们驱散寒冷,带来一天的活力。
然而喝油茶,也有它的仪式感:沿着碗边轻轻吸溜,既避免了烫口,又可以感觉到那股温暖的流动。当油茶缓缓滑入胃中,带来的不仅是温暖,还有羊肉与面香的完美融合,那种滋味,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完全表达的美妙。
吃完这样的早餐,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,孩子们也能感到一股从内而外的温暖,仿佛全世界都变得不那么寒冷。
如今,虽然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油茶产品让人眼花缭乱,但每到冬天,那些关于家的记忆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。那些炒油茶的香气,面香,油香,还有那股烟火气,它们不仅是味道,更是我们过去的日子,是时光,是幸福的记忆。
这些记忆,如同那碗油茶,浓郁而深刻,它们是我们情感的源泉,是我们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动力,同时也为我们驱散了冬日的寒冷。